中藥粉體理化性質復雜,常以無定形粉末的形式存在,其黏性大、流動性差、吸濕性強、潤濕性差,影響了中藥制劑的生產過程和療效。中藥粉體改性技術對于實現中藥制劑的質量標準化、劑型現代化,提高中藥制劑水平具有重要意義。
粉體改性是指利用物理、化學方法對粉體粒子進行處理,有目的地改變粉體物理化學性質,如電性、表面疏水性或親水性、化學吸附和反應特性、表面原子層結構和官能團等,以提高粉體的應用性。
目前,常用于粉體改性的方法主要有超微粉碎技術、粒子設計技術、機械力化學改性技術、粉體表面物理改性技術等。
超微粉碎技術
超微粉碎技術是將普通粉體中大多數完整的細胞粉碎成細胞級粉體。超微粉碎后的物料流動性、吸濕性等性質會發生明顯改變,對制劑的成型和體內外性質產生顯著影響。粉碎后的物料細胞內容物可直接接觸溶劑,有效成分溶出后被機體吸收。
粒子設計技術
中藥粒子設計技術是在不外加物質、不改變物質基礎的前提下,按照一定的結構模型,充分利用藥物粉體的物理化學性質,在微觀層面對組方粉體進行精密分散與重組,構建分散均勻、質量穩定的重組粒子。該粒子包含處方藥物的全部成分,可克服粉體易聚集、易吸潮、色澤不均、口感氣味差、揮發性成分易散失等問題。
機械化學改性
機械化學改性是指利用沖擊、研磨等機械力作用對粉體表面進行激活,并與顆粒高效緊密附著,通過改變顆粒的表面性質達到粉體表面改性的目的。有研究顯示,中藥粉體經過表面改性后可有效改善不良嗅味,增加揮發性成分的穩定性,減小藥材有效部位的刺激性。
粉體表面物理改性
粉體表面物理改性是指采用流化床、噴霧干燥、機械混合等技術對藥物粉體表面進行微囊化、表面球形化、粒子復合處理等修飾加工,使粉體的形貌、表面電勢、表面吸附、表面吸濕性等性質發生變化,有目的地改變藥物粉體的不良物理特性,以滿足后續制劑成型工藝及制劑質量要求的需要。
隨著粉體技術在中藥粉體領域的不斷發展,必然會給現代中藥帶來新的發展契機,中藥產業在未來必將成為國民經濟一個新的增長點。
埃爾派為你推薦埃爾派知識課堂:快速了解中藥粉體改性技術。更多新更新的動態信息盡在埃爾派官網,同時你還可以了解醫藥行業其它信息或瀏覽新聞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