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磨介質的材質在超細粉碎過程中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它決定了粉碎過程中的成本和粉碎效率的大小及粉碎最后產品的品質。所以在實際生產中需根據原料及產物具體要求,選擇不同的研磨材質。
按研磨介質的形狀分類,可以分為球、柱(段)和棒形、不規則型。
按材質分類,主要可分為三大類:
1)金屬介質,包括鋼、合金鋼及鑄鐵球,這類研磨介質具有密度大,破壞力大的特點,而且金屬介質可以按人們意愿加工成所需的形狀,因此應用最廣。
2)巖礦類介質,基本上是采購礦物本身,例如卵石,礫石,石英砂等,雖然產生撞擊強度低,但是加工成本低,所以某些選礦的仍然使用此類介質。
3)非金屬材質,其應用是為了滿足特殊磨礦要求,例如高嶺土的細磨及超細磨過程為了避免金屬污染及保證白度,一般采用玻璃球或剛玉球作為磨礦介質。
在生產應用中主要有如下產品:碳鋼球、鉻鋼球、不銹鋼球、高鉻鑄鐵球、剛玉球(氧化鋁球)、玻璃球、瑪瑙球、氧化鋯球和天然砂等。
研磨介質對研磨效果的影響因素
1)研磨介質比重:一般來說,介質比重越大,研磨能力越強,粉碎效率越高。
2)研磨介質尺寸:介質尺寸小,介質球接觸點多,研磨物料的機會多,一般來說,給料粒度小,產品粒度越細,介質直徑尺寸越小。
3)研磨介質形狀:介質形狀主要為球狀、柱狀和不規則狀。在工業中,不規則介質趨于受到較大的自身磨損,會引起明顯的污染。所以在實際應用較多的是球形介質,圓柱形介質也有應用,不規劃介質應用極少。
4)介質球形狀和表面粗糙度:人造研磨介質多為球形,介質球形狀較差時,自轉運動受阻,使磨耗增高。研磨介質光滑程度不好,磨耗增加,對產品的污染狀增高。
5)研磨介質配比:為了降低成本,多采用補充大球的方法來恢復磨機的研磨能力,磨機很難在長時間的工作中保持固定的介質配比不變,但是介質直徑差別太大的情況下,會加劇介質間的無效研磨。
6)介質填充率:可用容積計量法或質量計量法。相對而言后者更為準確實用,更加有利于提高砂磨質量。
7)介質球的機械強度和化學穩定性:介質球的機械強度是指在正常的工作條件下介質球抗壓、抗沖擊能力。對于鋼球、硬質合金球一般不存在此類問題,而玻璃珠和陶瓷類介質球則該項指標非常重要。研磨介質球應與被磨物料不產生化學反應,pH值穩定。
對于何種形狀研磨介質對超細粉碎過程和效果最好,目前在理論上還沒得出滿意的結論,也是一個有爭議的問題。但是目前還是采用制作相對容易、成本相對較低、形狀在粉碎過程中相對保持不變的球形介質,也有少量工藝中采用柱狀介質。在微米級或亞微米級甚至到納米粉體分散中,由于采用的研磨介質尺寸很小,目前還只能采用球形微球(或稱微珠)。
從粉碎效率方面考慮,在研磨過程中,介質的密度決定了沖擊力作用的強弱。一般來說,介質密度越大,研磨能力超強,粉碎效率越高。例如在超細攪拌磨機中采用氧化鋯球與采用氧化鋁球和玻璃球相比,研磨能力相差數位以上。
從加工過程成本方面考慮,介質的磨損和破碎失效將會造成介質的損失,會增加研磨粉碎過程的成本。在化工、精細陶瓷和非金屬礦行業多采用剛玉‘氧化鋯、玻璃等材質,所選介質應根據被磨物料的價值和介質的價格綜合而定,還應考慮粉碎產品的純度。
從對粉碎產品的品質考慮,介質在粉碎過程中不斷磨損,而磨損的細粉分布在產品之中,因此,介質的材質的選擇在精細陶瓷、新材料制備、非金屬礦和化工行業之中顯得非常重要,理想狀況下希望在產品中不增加雜質。因此,在高純物料的粉碎過程中,優選選用氧化鋯球。
埃爾派為你推薦研磨介質有哪些分類和作用 研磨介質影響研磨的因素。我們將幫助你了解更多關于產品使用、維修、保養的專業資訊信息,同時你還可以了解產品解疑其它信息或瀏覽超微粉碎產品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