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確定表面改性劑配方后,表面改性工藝就成為決定表面改性效果的最重要的影響因素之一。表面改性工藝需要滿足表面改性劑的應用要求和應用條件,有利于表面改性劑的分散,能夠實現表面改性劑在粉體表面均勻且牢固的包覆,同時還要求工藝簡單、參數可控性好、產品質量穩定,且能耗低、污染小。
干法表面改性工藝
干法表面改性工藝簡單,適用于各種有機表面改性劑,特別是各類非水溶性的表面改性劑。在干法改性工藝中,表面改性設備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表面改性劑的分散性和表面包覆的均勻性,其主要工藝參數是改性溫度、粉體與表面改性劑的作用或停留時間。
濕法表面改性工藝
濕法工藝的表面改性劑分散性好、表面包覆均勻,但后續需要進行脫水作業,適用于各種可水溶或水解的有機表面改性劑、無機表面改性劑,以及前段為濕法制粉工藝而后段需要干燥的場合。在濕法改性工藝中,主要工藝參數是溫度、漿料濃度、反應時間、干燥溫度和干燥時間等。
粉碎與表面改性二合一工藝
將粉碎與表面改性合二為一可以簡化工藝,部分表面改性劑具有助磨性,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粉碎效率。但該工藝不好控制溫度,難以滿足改性的工藝技術要求,且在粉碎過程中,由于已包覆好的顆粒也會被粉碎,不斷產生新的表面,因此導致顆粒包覆不均勻、包覆率不高。此外,如果粉碎設備的散熱性不好,超細粉碎過程中局部的過高溫升可能會使表面改性劑分解或分子結構被破壞。
干燥與表面改性二合一工藝
將干燥與表面改性合二為一也可以簡化工藝,但干燥溫度一般在200℃以上,干燥過程中加入的低沸點表面改性劑可能來不及作用于粉體表面就隨水分子一起被蒸發。在水分蒸發后、出料前添加表面改性劑雖然可以避免表面改性劑的蒸發,但停留時間較短,難以確保均勻牢固的包覆。
濕法表面改性工藝雖然也要經過干燥,但干燥之前表面改性劑已吸附于顆粒表面,排擠掉了顆粒表面的水化膜,因此在干燥時,首先被蒸發掉的是顆粒外圍的水分。
選擇表面改性工藝時需要綜合考慮多個因素。如表面改性劑的水溶性、水解性、沸點或分解溫度等特性。又如前段粉碎或粉體制備作業是濕法還是干法,如果濕法作業可考慮采用濕法改性工藝。此外,表面改性方法也決定著表面改性工藝的選擇,表面化學包覆既可采用干法工藝也可采用濕法工藝,無機表面改性劑的沉淀包膜只能采用濕法工藝。
埃爾派為你推薦一文了解粉體表面改性工藝。我們將幫助你了解更多關于產品使用、維修、保養的專業資訊信息,同時你還可以了解工藝解答其它信息或瀏覽超微粉碎產品百科。